贸易战下的2018是跨境“寒冬”?看看跨境电商老司机怎么说

作者: 来自网络 2018-11-16 2068人浏览

贸易战的阴霾下,跨境电商也终于迎来年终旺季,但自年初以来的从关税到物流等多方面的变动,也致使不少卖家对今年旺季信心渐失,尤其是美国宣布启动退出万国邮联程序,以及未来美国对华征税清单的扩大和明年2000亿关税的提高,更多的卖家对明年的形势也倍感迷茫,甚至有人说,跨境电商进入了“寒冬”。


针对以上问题,在福建省跨境电商协会三周年庆上,福建纵腾网络联合创始人王钻接受了媒体的专访,表达了他的看法。


QQ截图20181116140836.jpg


贸易战下,跨境物流形势严峻


前些年,无论是平台方还是卖家,都大力推崇“海外仓”的模式。的确,先行使用海外仓的卖家,都尝到了红利,但近年来“海外仓”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,尤其是卖家大量备货海外仓,占用流动资金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。


另外,跨境电商卖家货物进入海外仓,其实是按照传统B2B的方式清关、交税的,所以受贸易战的影响,关税的增加,也极大的增加了“海外仓”模式下的成本。


除此之外,10月份美国方面宣布启动退出万国邮联程序,引起了跨境电商行业巨大的震动,而随之中国邮政也宣布美国路向邮政产品涨价。


由此可见,2018年旺季,跨境电商卖家面临着巨大的物流挑战。


王钻表示,受贸易战和去年运营状况的影响,今年使用海外仓备货的卖家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,总体而言,卖家今年备货海外仓的动作也更加谨慎了。主要原因,一方面是平台竞争加剧,流量增速下滑,卖家为了更好的销售业绩,去开更多的店,同时垂直卖家也开始去拓宽品类,整个市场竞争难度加大;另一方面,2018年行业的监管环境、平台规则、税收、关税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动,这也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定要经历的过程。


而关于中国邮政涨价,则是一直在进行中,美国方面宣布退出万国邮联,可能只是加快了“涨价”的到来。


电商征税大势所趋,卖家资金需求急剧上升


除了物流层面的变化,近期美国对于电商征税、以及整个2018年全球各国针对电商的税改,也在跨境电商行业中掀起了巨浪。


对此,王钻认为:“电商企业规范化是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,对线下零售业产生的冲击到了政府、行业、消费者都无法忽视的一个地步,这也说明电商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,就像长大了成年了。 但是这种监管相对是比较公平统一的,我觉得总体影响是均衡的,水涨船高。”


另外随着未来海外仓的大规模使用,卖家资金量需求急剧提升,资金来自信用,信用来自合规化的财务结构。而且这种信用需要几年合规化的积累,长期来看,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。


“当前,一些主流电商平台也会开始意识到这种变化,会从招商为主,慢慢转向为现有卖家提供服务,这块会慢慢占据更多的比重。毕竟现有大卖家有一定基础,规范化更有可能性,机会成本更大。另外新小白卖家招商空间不大了。”王钻介绍道。


2018年并非跨境电商“寒冬”


中美贸易战、全球税改、平台政策变动、行业竞争加剧,2018年的确是“多事之秋”。甚至行业中有人说,2018年是跨境电商“寒冬”。


但王钻表示,2018年并非是行业寒冬,只是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不一样,但这样的市场环境对每个卖家又都是相对公平的存在。


“经历过2014年行业洗牌期的卖家,就不会认为2018年是行业冬天了,只是行业发展到不同阶段,必经的道路,而对于卖家来说只有能够适应未来生态,才能更好的存活。一方面,卖家自己要做好供应链的管理,对销售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,控制好备货节奏;另外也要拓宽销售平台,加快周转。因为,关税增加对大家都是公平的,这也是考虑卖家的实力和价格谈判能力,价格可能最后大家都会上涨,涨的比较少的卖家就有优势了。”


王钻建议跨境电商卖家,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,运营逻辑万变不离其宗:


1、做好品牌、设计好产品;


2、管理好供应链;


3、增拓销售渠道。


但王钻也强调道,但当前阶段可能同样的事情做法又不一样。


“有实力的卖家。要考虑收购工厂或者入股工厂,未来好工厂是稀缺资源。纵观历史,过去几十年能活下来的外贸公司基本上都是有工厂的;另外无论应对价格上涨还是关税贸易战,很多工厂都会考虑到东南亚等地设厂,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,中国经济在发展,部分附加价值低的工厂外迁也是一种趋势,所以卖家也要考虑采购全球化;同时卖家的品牌设计要前进到消费国市场,供应链要延伸到世界各地货源地;有精力的卖家也可以考虑在主要市场国家,增拓新的合适的电商平台外,也加大线下市场渠道的开拓力度。总体上都要走出去。当然每家情况都不一样,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。”王钻讲道。

相关文章